针尾绿鸠

Pin-tailed Green Pigeon Treron apicauda

针尾绿鸠(英文名:Pin-tailed Green Pigeon,学名:Treron apicauda),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鸟类。中等体型的鸟类,分布于东南亚地区,包括印度北部至东南亚。体重约185至255克,雄鸟体长32至36厘米,雌鸟略小。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极长且尖锐的中央尾羽,全身泛着亮丽的黄绿色,胸部带有金色或粉金色光泽。

外形特征:针尾绿鸠体色鲜亮,呈黄绿色,腹部颜色较淡,翅膀覆羽和肩羽颜色较深。雄鸟胸部带有金黄色或粉金色,雌鸟色泽较暗淡,胸无明显金色。中央尾羽异常长且尖锐,基部蓝灰色,尖端绿染,其余尾羽蓝灰色带黑根。两性相似,但雄鸟胸部有淡淡的橙色斑点,雌鸟则无。幼鸟与成年雌鸟类似,但中央尾羽更短,翼上有不同的黄色边缘模式。种族lowei具有更亮的绿色臀部,但总体较暗,尾部、喉咙和胸部的绿色更深,没有橙色晕染。

鸣叫特征:鸣唱为一系列松散发出的丰富、音调均匀的哨声,通常成对出现。叫声包括柔软的ku-koo声,随后是更高音的huu声,重复且速度逐渐加快。偶尔会发出高音的‘doo!’声,之后是两到三个更深沉的咕咕声。

生活习性:居住于山地森林和次生林,最高可达约1800米,偶尔在平原的树木区域活动至300米以下。针尾绿鸠为留鸟,在某些地区,会根据食物供应进行局部游荡。在越南中部,旱季时会下降至平原觅食。飞行迅速而直线,产生金属般的嗡嗡声。主要以各种水果和浆果为食,包括大型果实,能整吞食用。会降落至地面访问盐舔。群体觅食,常形成10至30只的小群。

生长繁殖:繁殖季节主要在4月至6月,但在东南亚可能全年都有繁殖活动。巢为简单的平台型,由细枝搭建,离地面1.5至6米高。每窝产卵2枚白色蛋。巢址常见于竹林、树木或灌木中。双方共同孵化和喂养幼鸟。

区别辨识:黄腹针尾绿鸠白腹针尾绿鸠有密切关联,这三个物种可能构成了非洲和亚洲其他Treron物种之间的过渡。识别关键在于其非常长的尖尾和胸部的橙色斑点(仅雄鸟可见)。种族lowei与指名亚种和laotianus在胸斑、臀部颜色、裸眼区羽毛化程度及部分初级飞羽结构上有所不同。

保护现状:IUCN:LC(无危);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;属于联合国《濒危野生动物名录》之一。

地理分布:分布于东洋界,从印度北部至东南亚。具体包括孟加拉国、不丹、柬埔寨、中国南部、印度、老挝、缅甸、尼泊尔、泰国和越南。在泰国相对少见,尼泊尔低地稀缺,中国南方有分布。

其他:过去曾被归入Sphenurus属,现已确认属于Treron属。

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针尾绿鸠的信息:

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

声明: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,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

粤ICP备17132527号-1 | 隐私政策 | 使用条款 | Ⓒ2017-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